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近日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“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”分论坛上表示,上交所将持续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级,坚守科创板“硬科技”定位,鼓励和支持更多“硬科技”企业上市,打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市场生态。
所谓“硬科技”,是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上,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形成的。硬科技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,具有明确的应用场景,能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最先进水平、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,也常常被称作是关键核心技术。譬如光电芯片、人工智能、生物科技、信息技术、航空航天等,都属于“硬科技”范畴。
由于“硬科技”的技术门槛较高,一般的企业很难企及,一般的技术也无法达到。因此,“硬科技”企业要想从设立到产生比较明显的效益,难度也要远高于其他企业,所需要得到的政策、资金、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,也应当比其他企业更多、更快、更优先。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支持,如果不能充分满足,很多“硬科技”企业就可能会倒在半路上,导致某项有可能出现颠覆式效应的技术夭折。因此,如何支持“硬科技”企业,应当形成社会共识。
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,在相当一段时间内,都由于过度追求数量的增长、规模的扩张、外延的扩大,没有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、内涵和效率、品质和品牌,因此,对“硬科技”是不够重视的,甚至是被严重边缘化的。最典型的表现有两大方面:一是资金大量从实体企业流出,流向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,使得“硬科技”领域严重缺乏资金,企业也无心技术创新、产品研发、品牌培育;一是人才大量流失,很多从事“硬科技”研究的人才,转向金融等高收入领域,导致“硬科技”领域人才严重缺乏,有志于“硬科技”领域的人才越来越少。
缺少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撑,“硬科技”领域还如何发展呢,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如何缩小呢?为什么美国等西方国家敢于在技术方面打压中国企业,敢于在芯片等技术的输出方面对中国设置障碍,最根本的原因,就是中国在这方面是存在严重不足和较大差距的,是一个“软肋”。只要存在“软肋”,就必然会被其他国家紧紧抓住、紧抓不放。
也正因为如此,发展“硬科技”,应当成为中国现在和将来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,也是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、国际话语权、市场控制力最为重要的方面。很显然,在资源配置、资金支持、上市融资等方面,都必须向“硬科技”企业倾斜,必须给予“硬科技”企业最大力度的支持。作为企业融资非常重要的方面,企业上市也应当毫不犹豫地向“硬科技”企业倾斜,且必须降低门槛、砍掉一些不利于“硬科技”企业上市的条件,特别是盈利方面的条件。因为,多数“硬科技”企业,在发展初期,都不可能有太多的盈利,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技术的开发、产品的研发、市场的培育,如果设置过高的盈利条件,那么,就等于将“硬科技”企业挡在了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。
虽然资本市场是为各类企业服务的,为各类企业提供平等的融资机会、发展机遇,但是,也必须有重点、有一般,有计划、有节奏,而“硬科技”企业,则毫无疑问应当是重点支持的领域,应当在政策上予以倾斜。而且,不限于科创板,其他板块也要对“硬科技”企业在政策上倾斜、在速度上加快、在效率上提高、在程序上简便,以便于“硬科技”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,更好地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,以弥补国内的技术空白和解决技术瓶颈。特别是“卡脖子”技术方面,如果有这方面的“硬科技”企业,交易所不仅要在上市的门槛等方面予以降低,更要派专人帮助其辅导,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企业上市工作,获得资金支持,受到舆论和公众关注,得到市场认可。
积极支持“硬科技”企业上市,不应当成为交易所一时的需要,而应当成为交易所的常态化工作,并纳入到交易机构、引荐机构、中介机构的考核范畴。如果证券机构推荐的拟上市企业中,“硬科技”企业达不到一定比例,就要减少这些机构的申请数量,倒逼证券机构更加关注“硬科技”企业、服务“硬科技”企业,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“硬科技”企业的良好氛围。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谭浩俊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