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记者彭诗淇报道 小零食背后有大产业、大民生。4月26日,“良品铺子云南野山笋(筇竹笋)原料基地”揭牌,记者现场获悉,截至2月,云南大关县竹林面积增至111.5万亩,其中筇竹总面积101.83万亩,占全球筇竹资源的70%以上。
云南大关县是“中国筇竹之乡”。预计到2025年,大关县筇竹笋产量将达10万吨,竹材产量达5亿根。
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说,地域美食产业化为食品工业、地方经济带来发展机遇。良品铺子开发地方特色食品推动“三产融合”,通过消费端反向整合产业链,向上游种植基地溯源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向中游加工厂赋能、盘活行业产能。该基地将带动大关野山笋供应链产业升级,也将助力云南更多本土好味“出圈”。
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、供应链中心负责人刘玲介绍,野山笋是良品铺子2014年推出的一款产品,选用来自云南大关的A级、长8—13cm的筇竹笋。良品铺子与昭通形成供给合作后,年均采购量从100吨增加到2000吨,7年增长20倍。
截至去年底,大关县竹笋年产量3.5万吨,竹材年产量2.5亿根,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14.8亿元,带动3.66万群众脱贫,受益群众17.3万人,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2.5%。
良品铺子供应商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荣洲说,2020年,为满足市场需求,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智能工厂,日生产量可达10吨,极大提升了效率和品质。今年预计向良品铺子供货金额达到8000万元,同比增长50%。
他说,“竹子已经成为大关群众最重要的收入来源。今年地头的收购价达6.5元/斤,一户两口子笋农一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四五万元。”
下一步,基地将在数字化管理体系及供应链高效协同的赋能下,实现长期稳定的高品质产品供给,助力昭通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,带动相关农户持续增收,进一步擦亮“中国筇竹之乡”的金字招牌。